一、基本程序与责任划分
1. 送检主体
施工单位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送检钢筋的规格、型号及数量,并与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签订委托合同。检测机构需具备CMA认证资质,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
2. 见证取样要求
取样人员需与监理单位共同完成,取样过程需全程见证,取样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同一批次钢筋取样频率为每60吨抽检1次,不足60吨按一批次计算。涉及抗震要求的钢筋应额外检测最大力总伸长率。
二、样品与文件要求
1. 样品规范
2. 必备文件
三、检测项目与标准
1. 核心检测项目
2. 检测标准更新
四、记录与质量管控
1. 档案管理
2. 不合格处理
五、特殊情况与注意事项
1. 进口钢筋:需额外提供海关商检报告,并做可焊性试验。
2. 混合批处理:不同炉号的钢筋混合送检时,需满足碳含量差≤0.02%、锰含量差≤0.15%的条件。
3. 运输与存储:样品运输需固定防损,存放环境需干燥避雨,避免锈蚀。
建议:施工前应结合《建筑材料见证取样检测标准》(DB22/T1035)及最新国标,制定详细的送检计划,并与监理、检测机构充分沟通,确保流程合规性。对于特殊项目(如预应力钢筋),需增加疲劳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