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全文翻译
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全文《宋史·卷三三八》)
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游学四方,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之事,他总能说出关键所在……
重点段落翻译与字词解析
1. 早年教育与科举
>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到二十岁成年时,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数千字的文章,尤其喜爱贾谊、陆贽的著作。
2. 科举考试与欧阳修赏识
> “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欧阳修)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大为惊喜,想将他列为进士第一……对梅尧臣说:“我应当退让,让此人高出众人。”
3. 反对王安石变法
> “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王安石意图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苏轼上奏:“选拔人才的关键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注重实际。”
4. 徐州抗洪
> “河决曹村……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卒全其城。”
黄河在曹村决堤……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5. 乌台诗案与贬谪
>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御史李定等摘取他奏章中的语句……逮捕入御史台监狱,罗织罪名欲判死罪,但久未定案。
高频重点字词归纳
| 字词 | 释义 | 例句 |
|-|-|-|
| 比 | 等到 | 比冠,博通经史 |
| 属(zhǔ) | 撰写 | 属文日数千言 |
| 擢 | 提拔 | 欲擢冠多士 |
| 庐 | 搭建草屋 | 轼庐于其上 |
| 全 | 保全 | 卒全其城 |
| 锻炼 | 罗织罪名 | 锻炼久之 |
| 责实 | 注重实际 | 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
补充说明
1. 历史背景:苏轼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仍坚持为民。
2. 文学地位:其文风“浑涵光芒,雄视百代”,开创豪放词派,影响深远。
3. 地名今译:
如需完整原文或更多细节,可查阅《宋史·卷三三八》或高校古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