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62022浏览59435907本站已运行10313

古代六艺御术考辨驾驭之道及其文化意蕴

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六艺”不仅是贵族阶层必修的才能,更是中华文明精神脉络的重要载体。其中“御”作为“六艺”之一,自古便承载着超越驾驭车马本身的深层内涵。从字源来看,“御”的甲骨文字形暗示其与“驾驭”密切相关,但它在历史演进中被赋予了军事、礼仪、哲学乃至治国之道的多重意涵。这一技艺的复杂性,使其成为理解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流变及文化传承的关键切口。

御术的技艺体系

“御”的核心技能体现为《周礼》记载的“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鸣和鸾要求车马行进时銮铃节奏和谐,这既是驾驭技术的体现,更是礼制秩序的符号化表达。逐水曲考验御者在曲折河岸驾驶的精准控制,类似现代特种驾驶训练,而舞交衢则需要车马在十字交汇处灵活转向,展现了动态空间中的综合应变能力。

汉代郑玄注《周礼》时特别指出,“五御”训练涉及“车辙三丈六尺,马八尺”等精密数据,暗示其中蕴含早期工程学原理。战车单辕四马的构造要求御者必须掌握力学平衡,如《汉书》所述井仪驾法中,四匹马的步频需通过缰绳张力差异调节,这种对动物行为学的理解,远超单纯的体力操控。

军政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在周代“千乘之国”的军事体系下,御术直接决定战车部队的作战效能。考古发现商晚期战车轴距2.3-2.9米,转向半径达9米,御者需在高速奔驰中完成“逐禽左”的战术动作——即从左侧包抄猎物,这对战场机动性提出极高要求。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采用“退避三舍”战术,正是依赖御者精湛的撤退控车技术实现战略欺骗。

御术的军事价值催生了特殊的社会阶层。《管子》记载齐国“选士”需通过“五驭”考核,优秀御者可获“上造”爵位。这种将技术能力与政治地位直接挂钩的制度,使御术成为平民晋升的重要通道。孔子强调“御”在教育中的优先性,既因其“可使南面”的仕途价值,更因战车文化承载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秩序象征。

哲理化的精神升华

儒家将御术化,赋予其治国隐喻。《韩诗外传》记载颜渊以御马喻仁政,强调“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的适度原则。这种思想在汉代发展为“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的统治哲学,将驾驭术升华为道德修为的投射。宋儒程颐更提出“心御万物”说,将御术的内核转化为心性修养功夫。

道家则从自然法则角度解构御术。《庄子·达生》借“梓庆削木”寓言,提出“以天合天”的驾驭理念,强调顺应马匹天性而非强力控制。这种思想在1972年出土的《御赋》中得到呼应,文中“神御”境界描述御者“撤衔辔而马自趋”,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形成互文。法家韩非进一步将御术抽象为权谋之术,《外储说右下》通过赵襄主学御的典故,揭示“势”与“术”的辩证关系。

现代文化中的范式转换

当代教育实践中,“御”被赋予创造性转化。鄂州南塔小学将“御艺”定义为剪纸课程,通过手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山东建筑职院则将“新六艺”中的“御”解读为“创造”,开发出融合工程制图与传统文化的工作法。这种解构重构既延续了“御”的系统性思维特质,又回应了STEAM教育的时代需求。

在竞技体育领域,马术运动继承着御术的精神遗产。国际马联(FEI)盛装舞步赛的“肩向内”“半后肢旋转”等动作,与古籍记载的“舞交衢”技术要求高度契合。学者指出,现代马术强调“人马共同体”意识,与先秦“马心喻御者之意”的理念形成跨时空对话。

总结与展望

“御”从具体技艺到抽象哲思的演变,映射出中华文明“技进于道”的思维特质。当下研究需突破传统经学框架,采用跨学科方法:考古学可通过车马坑遗址复原古代御术细节;认知科学可解析驾驭行为中的神经调控机制;教育学应继续探索传统六艺的现代转化路径。正如马一浮所言,“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对“御”的深度诠释,或将为中国智慧参与全球技术讨论提供独特视角。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2020年四大流量小生火热度大比拼:谁是人气巅峰王者?
下一篇: YY星级公会全新评估体系发布2023年最新等级标准与晋升攻略详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