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贸与贸易协定
1. 中美关税协定(2025年5月)
中美在日内瓦签署关税协定,美国暂停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的24%附加关税(期限90天),保留10%税率;中国也调整对美产品的关税。协定签署后6小时内,中国通过世贸组织向166个国家通报会谈内容,强调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单边主义。这一举措被评价为“以全球利益为先”,凸显中国在贸易规则中的主动角色。
2. 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协定(2025年5月)
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11项协议,覆盖医疗健康、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等领域。例如,新疆医科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医院合作建立肿瘤诊疗中心,伊犁师范大学与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多语种人才,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3. 加入《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协定》(2025年4月)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该协定的第108个成员国,强化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体现对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渔业治理的承诺。
二、区域合作与多边机制
1. 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联合声明(2025年5月)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达成多项共识,包括深化“一带一路”与《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对接,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应急物资储备、农业合作等7个平台建设,并支持岛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下的诉求。
2. 亚洲冬季运动会及周边合作(2025年春季)
中国通过哈尔滨亚冬会加强与亚洲国家的体育外交,并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升级双边关系至“命运共同体”,签署超过100份合作文件,涉及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等领域。
3. 互免签证协定扩展
截至2025年4月,中国与阿塞拜疆、马来西亚等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便利人员往来,促进旅游和商务合作。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互免签证协定直接惠及双边旅游业。
三、国际公约与全球治理参与
1.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展
中国持续推动加入CPTPP的谈判,公布中英对照文本,涵盖投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条款,展示对高标准贸易规则的适应意愿。
2. 外空法律合作
中国在联合国外空委法律小组会议上强调维护《外空条约》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并开放火星探测任务国际合作项目,倡导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
3. 国际民航法律规则协调
中国参与国际航协全球法律大会,推动航空法律体系完善,加入多项国际民航公约,强化在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新兴议题中的话语权。
四、特殊领域合作
1. 劳工与强迫劳动公约
中国批准《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和《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完善国内劳工权益保护,履行国际人权义务。
2. 税收协定更新
与巴西修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防止税基侵蚀,促进跨国投资合规性。
总结与趋势分析
中国签订的国际协定呈现以下特点:
这些协定不仅巩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也为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话语权提升提供了支撑。更多详细内容可通过中国网、外交部官网等来源进一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