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开放手术步骤
1. 术前准备
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确认囊肿位置及排除骨质病变。
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手术风险;准备手术器械及抗生素。
2. 选择
多采用腰麻、硬膜外或椎管内,局部浸润适用于小型囊肿。
3. 切口与暴露
在坐骨结节下方沿臀纹作横弧形切口(长度约5-7cm),钝性分离臀大肌,暴露囊肿及周围组织。
4. 囊肿切除
沿囊壁钝性分离,完整切除囊肿(尽量避免囊壁破裂),并送病理检查。
缝合基底:将皮下组织缝合于坐骨结节,消灭死腔。
5. 止血与缝合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
6. 术后处理
加压包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10-14天拆线。
二、关节镜微创手术步骤
1. 术前准备
影像学(B超、MRI)精确定位,评估囊肿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2. 与体位
全身或椎管内,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3. 手术操作
经2-3个0.5cm切口置入关节镜,在直视下分离并完整切除囊肿,保护坐骨神经。
必要时使用射频刀处理囊壁,减少复发。
4. 缝合与恢复
微创缝合切口,术后当天可下床活动,恢复快且疤痕小。
三、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非手术替代方案)
1. 穿刺抽液
超声引导下穿刺囊肿,抽尽囊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
2. 硬化剂注射
注入聚桂醇原液(占囊液量的1/3-1/5),保留15分钟后抽出,加压包扎。
创伤小、无需住院,复发率低。
术后护理重点
伤口管理:保持会清洁,避免污染;定期换药。
体位要求:术后侧卧位为主,减少局部受压。
活动限制:2周内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活动。
饮食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愈合。
手术方式选择建议
保守治疗:囊肿较小(直径<2cm)或无痛感者可尝试局部封闭、热敷或穿刺抽液。
微创优先:关节镜或硬化治疗创伤小、恢复快,适合老年或体质较弱者。
传统手术:适用于囊肿大(>5cm)、反复复发或合并感染者。
建议结合患者年龄、囊肿大小及身体状况综合选择术式,并严格遵循术后护理以减少感染和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