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人言论引爆网络(2012年)
2012年周立齐因盗窃电瓶车被捕时,面对记者采访说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看守所里人才多,说话又好听,比家里舒服”等言论[[10][18]]。这些言论因其荒诞性和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迅速被网友截取传播。
他被拷在派出所墙上的采访视频被制成表情包、鬼畜视频(如B站剪辑),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网友戏称他为“窃·格瓦拉”(因外貌酷似古巴革命者切·格瓦拉)[[10][67]]。
2. 网络迷因的持续传播(2016–2020年)
2016年其采访视频被重新挖掘,语录“打工梗”成为网络热词,被用于调侃职场压力、反抗内卷的社会情绪。
尽管周立齐在监狱服刑(2016年因罪入狱4年),但网友通过表情包、段子不断强化其形象,使其在狱中仍保持网络热度。
3. 出狱事件引发资本狂欢(2020年)
2020年4月周立齐刑满释放时,30多家网红公司开豪车在监狱外蹲守,传言签约费高达200万至1500万元,话题这辈子不可能打工再登热搜[[18][49]]。
资本追逐一个曾有犯罪记录的“网红”,引发官媒批评(如人民网发文《争抢“不打工男”,这些公司病得不轻》)和社会对“流量至上”价值观的反思[[18][51]]。
4. 转型网红与后续争议
出狱后他开设快手账号“广西阿三”,发布道歉视频并称“想种地陪父母”,粉丝迅速突破300万;后入驻B站,但账号被标注“存在争议”[[10][18]]。
网友对其态度分化:部分人支持其改过自新,另一些人批评其利用犯罪历史牟利,认为这是“毒流量”对社会的伤害[[2][51]]。
走红的本质:网络亚文化与社会情绪的碰撞
周立齐的走红并非因其个人魅力或才艺,而是多重因素叠加:
其后续发展的失控(商业失败、价值观争议)也揭示了流量经济的泡沫性与道德边界问题[[41][51]]。
> 如今周立齐已淡出公众视野,其经历成为互联网时代“黑红”现象的典型样本,警示着流量狂欢背后的社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