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批及早期国家园林城市
1. 1992年首批:北京、合肥、珠海是我国最早获评国家园林城市的三个城市,以其高绿化覆盖率成为标杆。
2. 1994年新增:深圳、杭州加入,其中深圳因“见缝插绿”的创新模式成为一线城市中绿化典范。
3. 1996-2000年扩展:南京、厦门、青岛、烟台、河南濮阳、湖北十堰等14城陆续入选。厦门因其鼓浪屿等景观成为园林与旅游融合的典型。
二、2000年后重点城市
三、2019年转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9年后,评选升级为标准更严格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首批8个城市包括:
四、绿化表现突出的城市(非官方排名)
虽然无官方排名,但部分城市在媒体报道中被列为绿化典范:
1. 珠海:全国首个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6年获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
2. 厦门:1997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19年升级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
3. 深圳:高速发展中保持高绿化率,2025年计划通过“山海连城绿美深圳”计划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4. 苏州:古典园林与现代绿地结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前列。
5. 杭州:西湖为核心的城市水系绿化体系,森林覆盖率超64%。
五、未达标城市及新动向
截至2019年,全国仍有75个地级市未达标,包括阜阳、亳州、天津、哈尔滨、洛阳、张家界等。部分城市如重庆提出2025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上海崇明、奉贤区则计划2025年创建首批国家森林城市。
总结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侧重绿化覆盖率、绿地布局及生态功能,早期入选城市多为区域发展标杆,2019年后转向更高标准的生态园林城市评选。若需完整名单,可参考住建部历年命名文件(如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