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释义
1. 自然现象
本义为雨后或雪后天空放晴,如“雪霁”“霁色”(雨后晴空的颜色)。《说文解字》明确记载:“霁,雨止也”,例如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即描绘雨后初晴的景象。
如“光风霁月”既可描述晴朗夜空的景色,也比喻人心胸开阔、品格高洁。
2. 情感状态
如“霁颜”“色霁”等词,形容怒气平息后的和悦神态。例如《汉书》中“为霁威严”即指收敛威怒之态。
二、字形与造字逻辑
三、文化延伸与文学意象
1. 诗词中的意境:
2. 哲学象征:
“霁”常被赋予“澄明”“净化”的哲学意义,如道家思想中“霁心”指去除杂念的心境。
四、读音与常见误区
“霁”既是自然现象的记录,也是情感与文化符号的载体。其双重含义——从雨雪止息到心境澄明——体现了汉语“天人合一”的思维特质,并在文学与哲学中被反复诠释。如需深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或相关成语,可参考《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及《阿房宫赋》等经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