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背景与生平
1. 出生与籍贯
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玉环楚门镇。
1957年因兄长叶鹏被错划为“右派”被迫辍学,辗转从事幼儿园教师、农场职工等职。
2. 工作经历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历任工厂冲压工、计划统计员等职,坚持业余创作。
1979年调入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6年调回浙江省文联。
1992—2002年任浙江省作协主席,后改任名誉主席;1996年起连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 二、文学成就与代表作品
1. 创作历程
起点:13岁在《玉环报》发表处女作《夫妻间的小风波》《七角钱》。
爆发期:1977年小说《丹梅》获《人民文学》主编张光年赏识,1980年《心香》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高产期:累计创作超1000万字,出版50余部作品集及16卷《叶文玲文集》。
2. 重要奖项
《无梦谷》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1995)。
三获浙江省“鲁迅文艺奖”(1997突出成就奖,2000/2004优秀成果奖)。
《美韵无限千岛湖》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2002)。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获2020年“中国好书”奖。
3. 代表作品
| 类型 | 作品列举 |
|-|--|
| 长篇小说 | 《无梦谷》《秋瑾》(再版名《鉴湖女侠》)《无尽人生三部曲》《三生爱》 |
| 小说集 | 《心香》《浪漫的黄昏》《叶文玲小说选》 |
| 散文集 | 《灵魂的伊甸园》《枕上诗篇》《清风明月共一船》 |
| 传记文学 |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秋瑾》 |
| 教材入选 | 散文《我的“长生果”》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
三、社会活动与文学贡献
1. 文学教育
1999年捐稿费10万元在浙江大学设“新叶文学奖”,后获广发银行追加资助成立“新叶·广发文学奖”。
2017年在故乡玉环设文学奖,支持地方文化教育。
2. 文化场馆建设
台州市图书馆设“叶文玲文学馆”(2011);故乡楚门镇建“文玲书院”(2012),内设文学展览馆与云阅读空间。
3. 国际参与
1995年北京世妇会非组织论坛发表演讲《我们关注世界》,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
四、创作理念与文学特色
核心主题:聚焦普通人命运与心灵世界,融合江南温婉与台州“硬气”。
风格特点:语言朴素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以“爱与美”为精神内核。
社会责任观:主张作家需“对文字负责”,作品应净化心灵、反映时代。
五、晚年与影响
病后坚持:2008年患脑溢血后康复,仍笔耕不辍,出版《美美与共》《此生只为守敦煌》等。
文学地位: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代表”,作品兼具历史深度与人性关怀。
故乡情结:书院题词“八千里山河情,才归故土;六十载文学梦,都在此庐”。
叶文玲以“美是文学的生命”为信仰,将个人命运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际遇熔铸于文字,其创作与社会活动深刻体现了文学的现实关怀与精神传承。完整作品目录及手稿可参阅各地文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