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62022浏览59435904本站已运行10313

《管子地员篇五声七声音律生成的三分损益法考论》

《管子·地员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主要记载了土壤、水文、植物等自然生态学内容,但也包含了对音律的数学计算方法的描述,即“三分损益法”。这一方法是中国古代制定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理论基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的音律计算理论之一。以下是关于五声、七声记载的详细分析:

一、三分损益法的记载与原理

1. 基本定义

《管子·地员篇》首次提出“三分损益法”,即通过数学比例确定音律的管长或弦长。其核心是“三分益一”和“三分损一”两种操作:

  • 三分益一:将某一音的长度增加三分之一,生成低四度音(如宫→徵)。
  • 三分损一:将某一音的长度减少三分之一,生成高五度音(如徵→商)。
  • 这种生律法通过连续损益生成五声(宫、商、角、徵、羽)和七声音阶。

    2. 具体计算步骤

  • 以黄钟为基准(管长81单位),依次生成各音:
  • 宫(81)→ 徵(108)→ 商(72)→ 羽(96)→ 角(64)。

  • 原文记载:“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 二、五声与七声的生成

    1. 五声音阶

    《地员篇》明确记载了五声音阶的名称及对应自然现象:

  • 宫如牛鸣窌中,商如离群羊,角如雉登木以鸣,徵如负猪豕骇,羽如鸣马在野。
  • 五声的排列顺序为宫、商、角、徵、羽,对应现代音阶的C、D、E、G、A。

    2. 七声音阶的延伸

  • 七声音阶在五声基础上增加“变徵”(F)和“变宫”(B),形成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 《左传》《国语》中已有七声音阶的记载,但五声仍为主导,《地员篇》提出的三分损益法为七声音阶的数学化提供了依据。
  • 三、中西方法论的比较

    1. 与古希腊五度相生法的异同

  • 两者均通过五度相生原理生成音阶,但三分损益法以弦长增减为基准,而毕达哥拉斯的五度相生律以频率比为核心。
  • 三分损益法生成的十二律(如黄钟、大吕等)与西方十二平均律存在细微差异,但均为独立发明。
  • 2. 实践应用

  • 三分损益法被用于琴、瑟等乐器的调弦,并影响了汉唐歌舞及宋元戏曲音乐的律制发展。
  • 《淮南子》进一步将十二律与天文、哲学结合,完善了律学体系。
  • 四、学术争议与文献考据

    1. 文献校勘问题

  • 《地员篇》原为农学篇章,关于音律的段落可能存在错简或注文混入的情况,清人方苞及现代学者夏纬瑛均提出此质疑。
  • 原文中的“三分而去其乘”等表述经后世校勘调整,以确保计算逻辑通顺。
  • 2. 历史地位考证

  • 三分损益法虽托名管仲,但实际成书年代可能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反映了先秦音乐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 五、总结

    《管子·地员篇》通过三分损益法系统阐述了五声、七声音阶的生成逻辑,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律学的奠基性理论,也与古希腊律制共同构成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其记载兼具生态学与音乐学的双重价值,体现了古代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探秘祈使句结构奥秘与应用技巧
    下一篇: 周镇松从韩山起步至汕大副书记的政教双行之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