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伤残的赔偿计算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7年实施)及相关司法解释,核心是通过综合伤残赔偿指数(最高伤残指数 + 附加指数之和)来确定赔偿比例。以下是具体计算规则和步骤:
一、核心计算公式
残疾赔偿金 =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赔偿年限 × 综合伤残赔偿指数
> 公式参考:
二、伤残赔偿指数与附加指数对应表
| 伤残等级 | 赔偿指数(Ih) | 附加指数(Ia) |
| 一级 | 100% | 10% |
| 二级 | 90% | 9% |
| 三级 | 80% | 8% |
| 四级 | 70% | 7% |
| 五级 | 60% | 6% |
| 六级 | 50% | 5% |
| 七级 | 40% | 4% |
| 八级 | 30% | 3% |
| 九级 | 20% | 2% |
| 十级 | 10% | 1% |
> 说明:
> 依据:
三、计算步骤与示例
步骤1:确定最高伤残指数(Ih)
以伤残等级中最高的级别为准(如五级伤残,Ih=60%)。
步骤2:计算附加指数之和(∑Ia,i)
其他伤残按等级对应的附加指数累加,但总和≤10%。
步骤3:计算综合赔偿指数
综合指数 = Ih + ∑Ia,i(≤100%)。
步骤4:代入公式计算赔偿金
> 参考:
四、注意事项
1. 责任比例影响:若受害人自身有责,需乘以赔偿责任系数(如次要责任40%,则赔偿金×60%)。
2. 精神损害赔偿:多个伤残等级可适当提高精神抚慰金(如两个十级伤残可能按6,000元计算,高于单一伤残的5,000元)。
3. 地域差异:
4. 新旧标准适用:
> 提示:实际计算需结合具体案件证据(如司法鉴定书、收入证明),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使用赔偿计算器辅助(如法院官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