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62022浏览59435929本站已运行10313

南通通州区所辖地区详细解析一览

一、南通通州区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南通市的核心市辖区之一,滨江临海,总面积约1193.95平方公里(陆地占96.8%)。其行政架构涵盖6个街道和12个建制镇,包含、金新、先锋等街道,以及平潮、十总、东社等镇。

这一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坐拥长江岸线10.77公里、黄海海岸线15.97公里,兼具“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从历史沙洲淤积成陆,到后周设州、民国置县,直至2009年撤市设区,通州区的空间范围与职能随时代变迁不断重塑,最终形成今日的现代化城乡融合格局。

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通州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整体平坦,西北略高、东南趋低,平均高程3.8–4.5米。其地理坐标南起张芝山镇竖积洪村(北纬31°52′),北至刘桥镇米三桥村(北纬32°15′),西起五接镇开沙岛(东经120°41′),东抵南通滨海园区北侧(东经121°25′),形成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50公里的空间格局。

水域与交通网络交织构成区域骨架。区内通扬运河、九圩港等骨干河道纵横交错,支撑农业与航运;长江与黄海赋予其双重门户地位,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跨江通道进一步强化与上海、苏南的联动。南通兴东国际机场坐落于兴东街道,开通国内外航线30余条,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空中枢纽。

历史沿革与区划变迁

千年建制沿革塑造空间基础。通州境域初为长江口沙洲群(如胡逗洲、东布洲),南北朝中期逐渐成陆,唐代设盐亭场,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正式建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南通县,1949年县市分治后,县治迁至镇。1993年撤县设通州市,2009年撤市设区,纳入南通市主城区体系。

近现代区划调整驱动空间重组。2015年是关键转折点:镇拆分为街道与金新街道;先锋镇、兴东镇改为街道;平潮与平东镇合并为平潮镇;十总与骑岸镇合并为十总镇等。此次调整将原有19镇精简为12镇6街道,优化了资源配置,例如金新街道整合原、先锋、二甲等镇的21个村,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当代行政区划格局

6个街道承担核心功能

  • 街道:区原驻地,管理19个村居,聚焦行政服务与老城更新;
  • 金新街道:现区驻地(朝霞路88号),整合产业与居住功能,覆盖原、先锋、二甲等镇交界地带;
  • 先锋街道:以纺织业为核心,南通家纺城所在地;
  • 兴东街道:依托兴东机场发展临空经济。
  • 12个镇展现差异化定位

  • 平潮镇:高铁枢纽经济区(南通西站),沪通铁路穿境而过;
  • 十总镇、东社镇:农业主导区,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
  • 川姜镇、张芝山镇:融入苏通科技产业园,承接跨江产业转移。
  • 截至2023年,全区管理208个行政村、68个社区,形成“城区–新市镇–乡村”三级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协作

    人口与经济总量稳居南通前列。2023年户籍人口122.7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1.3亿元,增速6.4%。产业特色鲜明:建筑业获52项“鲁班奖”,家纺产业年交易额超千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推动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区域协同深化空间价值。通州被纳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国家战略,通过苏通二通道、北沿江高铁等工程与上海、苏南形成“1小时经济圈”。其东部通州湾示范区发展海洋装备制造,西部滨江新区对接南通主城创新功能,体现“跨江向海”的双向拓展逻辑。

    二、总结与展望

    南通通州区作为兼具历史厚度与战略高度的空间实体,通过“6街道+12镇”的行政区划架构,统筹了城市服务、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三重职能。其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赋予其长三角北翼枢纽地位,而产业与人口集聚进一步强化区域竞争力。

    未来需关注三方面发展:

    1. 空间优化:结合南通新机场建设、沪通轨道交通延伸,重构城镇功能布局;

    2. 产业升级:依托国家高新区与家纺城基础,推动纺织业智能化、建筑业绿色化;

    3. 生态协同:保护沿江滨海湿地,协调工业开发与生态屏障关系。

    通州区的演变印证了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从沙洲盐场到产业新城,其空间范围的重划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需求,而今日的区划格局亦将成为明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框架。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中国地震带城市防灾进行时 重点防御守护平安家园
    下一篇: 中国古代十大教育家思想探秘:智慧传承与教育精华深度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