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存环境与居住方式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野草丛生,气候温暖湿润,但常有猛兽出没。他们主要居住在石灰岩溶洞中(如著名的“猿人洞”),洞穴内堆积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显示出长期用火的痕迹。
二、工具制作与技术能力
1. 石器使用:北京人能够打制粗糙的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用于和加工食物。部分石器可能被装入木柄制成复合工具,显示出一定技术复杂性。
2. 火的控制:通过灰烬层中发现的烧骨、烧石和炭化植物种子,证实北京人已掌握用火技能,并能保存火种。火用于取暖、防御野兽和烹饪食物,部分灰烬层温度达到700℃以上,表明其用火为有意识行为而非自然火。
3. 骨角器加工:一些学者认为北京人可能已尝试制作骨角器,但相关证据仍存争议。
三、食物来源与经济生活
北京人以和采集为生:
四、社会组织与寿命
1. 群居生活:通常以数十人结成群体共同劳动,分享食物,形成早期原始社会的雏形。
2. 寿命短暂:多数个体在14岁前夭亡,可能与疾病、野兽袭击及生存环境恶劣有关。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约162厘米,女性约152厘米。
五、文化与社会认知
争议与最新研究
综上,北京人通过工具制作、用火技术及群体协作,在严酷环境中实现了生存延续,其生活方式为研究人类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