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西麓的赣北大地,一位退伍军人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实业家到职业教育开拓者的蝶变。卢炳成,这位兼具高级经济师、江西省职业教育杰出校长、九江市"最美退役军人"多重身份的时代先锋,以"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优质教育"的初心,在长江之滨书写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当代篇章。
教育创业:实业报国的职教突围
2009年,正值不惑之年的卢炳成作出惊人抉择——变卖名下9处房产,转让两家工厂,在九江经开区创办全省首个工业园区职校。这个决定源于他早年因贫辍学的切肤之痛,更源自深圳创业时因知识短板遭遇的发展瓶颈。在中央党校和浙江大学深造期间萌发的教育理想,最终化为占地20万㎡的现代化校园,开创了"校在园中,课在厂里"的办学范式。
面对资金链断裂危机,卢炳成展现出军人特有的坚韧:停缴个人社保保障教师待遇,动员女儿变卖婚房维持运营,将战术攻坚的思维转化为教育突围的战略。这种破釜沉舟的魄力,使得九江理工职业学院从2010年全省职教改革试点,逐步发展为拥有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等特色院系的现代化高职院校,2024年实现年培养技术人才3000余人的跨越发展。
商业版图:产教融合的生态构建
作为小鱼美家、快鲜到家等24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卢炳成巧妙编织着商业网络与教育体系的共生关系。其控股的厦门星师傅平台,通过"装修消费券"模式累计带动家装消费超3亿元,这种产教联动的商业模式,为职校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项目实训场景。2020年与红星美凯龙联合启动的安心消费节,既是商业创新,更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战课堂。
在智能制造领域,他投资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为学校提供前沿技术设备,形成"研发中心-教学实验室-生产基地"的闭环。这种"把车间搬进教室,让课堂对接市场"的模式,使九江理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2025届校园招聘会吸引124家企业提供7000+岗位,实现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振。
育人革新:AI时代的职教变革
面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卢炳成主导的职教改革始终走在时代前沿。2025年5月,他主持召开AI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提出构建"智能教学云平台+AI实训中心+数据研究院"三位一体的智慧教育体系。与合肥科大讯飞共建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率先将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开发出"虚实结合的智能制造实训系统"。
在退役军人教育领域,他创新"军事化管理+模块化教学+定制化就业"培养模式。2021年高职扩招中,400名退役军人通过"理论线上学、技能岗位练"的弹性学制完成学业,其中83%进入智能制造领域,这种教育创新被九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社会责任:教育企业的价值担当
作为连续三届九江市政协委员,卢炳成始终将教育公平视为己任。他推动建立的"奖助勤贷免"五位一体帮扶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00余人,其中2024年为残疾学生改造无障碍宿舍的举措引发社会关注。在抗疫期间,他率先开发"职教云实习"平台,保障了2000余名学生的顶岗实习不断线。
这种责任意识延伸到更广维度:2024年启动的"长江经济带职教联盟",联合皖鄂湘三省12所院校开展学分互认;与武穴市人社局共建的"跨区域人才孵化基地",开创了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新模式。正如他在2025年学费听证会上所言:"教育企业的价值,在于搭建通向未来的阶梯。"
未来展望:数字时代的职教新坐标
站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新起点,卢炳成的教育版图正在向纵深拓展。规划中的"九江职教科技园"拟投资5亿元,打造涵盖职业本科教育、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的综合体。其团队与数据空间研究院合作的"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项目,预示着个性化学习、精准化就业的职教新形态。
这位退役军人教育家的故事,印证着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想。从幕阜山区的放牛娃到职教改革的弄潮儿,卢炳成用跨界融合的实践告诉我们: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既是技能传授的课堂,更是产教协同的枢纽,终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