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宾语前置句
文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需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亦前置。
1.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二、介宾后置句(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如“于”“以”)置于动词后,翻译时需调整语序。
三、省略句
成分省略需根据上下文补充。
1. 省略介词
2. 省略主语
四、被动句
通过特定虚词表示被动关系。
五、判断句
通过副词或语意直接判断。
六、固定结构
特殊固定搭配。
句式作用与语言特色
1. 强化抒情性
宾语前置(如“奚疑”)和介宾后置(如“以春及”)通过语序倒装,突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凝练叙事节奏
省略句(如“寓形宇内”)使行文简练,契合陶渊明“自然质朴”的文风。
3. 深化哲理表达
被动句(如“心为形役”)揭示官场对人性的异化,与后文“今是昨非”形成对比。
> 典型例析:
>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总结归纳表
| 句式类型 | 典型例句 | 正常语序/补充成分 | 作用 |
|-
| 宾语前置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复疑奚 | 突出疑问焦点,增强语气 |
| 介宾后置 | 问征夫以前路 | 以前路问征夫 | 状语后置,强调动作对象 |
| 省略句 | 稚子候门 | 稚子(于)门候 | 简练叙事,留白 |
| 被动句 | 以心为形役 | 心被形役 | 揭示官场束缚 |
| 判断句 | 富贵非吾愿 | —— | 直接表明人生态度 |
这些特殊句式共同构建了《归去来兮辞》的独特韵律与思想深度,既体现文言语法规律,又服务于陶渊明“归隐自然”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