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农业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亟需科技赋能。深圳市中农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网”)作为国内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标杆,自2010年成立以来,以“让大生意更容易”为使命,通过整合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全链条服务,重塑农产品流通生态。依托母公司卓尔智联的生态资源与技术支撑,中农网已从单一品类拓展至食糖、茧丝、水果、饲料等十大领域,覆盖全国31个省份、184个城市及海外9国,累计服务大中型企业超1.82万家、小微企业超17.4万家,2022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webpage 21]][[webpage 178]]。其以数字化解构农业流通痛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一、平台架构:全产业链服务生态
业务矩阵的垂直深耕
中农网构建了“平台+自营+供应链”的混合商业模式,形成多层级业务体系:
技术驱动的底层支撑
中农网以数据为核心,打通产业链信息壁垒:
二、创新实践:破解农业流通痛点
重构供应链效率
传统农产品流通因产销分离、环节冗长导致成本高企。中农网通过两项核心创新破局:
赋能小微主体
针对下游商户融资难问题,推出场景化金融产品:
三、技术融合:区块链与AI的前沿探索
区块链重塑产业信用体系
中农网于2019年发布国内首个茧丝区块链平台Z-BaaS,获国家首批备案:
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农业
2025年,中农网与柳州银行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业务场景”,探索甘蔗种植智能化管理;此前领投智慧养殖企业睿畜科技,通过AI监测生猪健康,推动生产环节数字化[[webpage 37]][[webpage 61]]。
四、行业价值:从企业赋能到乡村振兴
提升产业链协同效能
中农网通过整合分散资源,推动集约化发展:
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结与展望
中农网的十五年发展历程,映射出中国农业从传统流通向数字化生态转型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平台化整合、技术化创新、金融化赋能三维驱动,破解农业“生产分散、产销分离、融资困难”等历史难题,重塑产业链效率与韧性。据卓尔智联财报显示,中农网营收五年增长五倍(2017—2022年),成为千亿级农业生态引擎[[webpage 21]][[webpage 178]],并连续入选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广东企业500强[[webpage 72]][[webpage 179]],彰显其商业模式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未来,中农网需在三大方向持续深化:
1. 技术纵深:扩大AI在种植、养殖端的应用,如2025年与柳州银行合作的“甘蔗—白糖”全链智能化项目[[webpage 61]];
2. 国际协同:依托卓尔智联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强化东南亚农产品跨境数据联通[[webpage 21]];
3. 低碳转型:探索绿色金融与碳权交易,响应“双碳”目标[[webpage 158]]。
正如其CEO孙炜所言:“农业需要长期主义与全产业链视角。”[[webpage 37]] 中农网的实践印证,唯有以数字化为犁,深耕产业痛点,方能沃野千里,让古老的农业在新时代孕育出更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