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北岸,有一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启隆镇(原启隆乡)。这片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的沙洲,历经围垦造田、生态转型,如今以“不开发镇”的姿态,成为长三角都市圈罕见的生态秘境。作为南通在崇明岛的“飞地”,它南接上海崇明,北望启东本土,48.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超40%,空气质量常年居区域前列。这里没有工业喧嚣,只有湿地芦苇的低语、汗血宝马的蹄声、有机农场的芬芳,以及长江“向西奔流”的奇观。启隆乡的独特魅力,正藏在自然野趣与现代休闲的和谐共生中。
自然野趣:江岛生态的诗意画卷
启隆乡的底色是葱茏的绿与纯净的蓝。沿22公里长江堤岸驱车,潮汐裹挟江水形成“西流奇观”,白鹭掠过绵延的“青纱帐”,惊起芦苇丛中栖息的丹顶鹤、白头鹤等珍禽——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驿站,兴隆沙湿地因此被誉为“鸟之天堂”。
深入腹地,蜿蜒的木质栈桥串联起湖泊、森林与花海。春日漫步于此,松香萦绕,黄色野花点缀林间;秋日则沉醉于粉黛乱子草铺就的粉色“丝巾”,微风拂过如烟似雾。当地坚持“生态立镇”,关闭所有工业污染源,疏浚75条泯沟水系,造林9120亩,构建出“水清、林密、鸟翩跹”的生态网络。联合国环境署专家曾赞誉:“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长江口湿地提供了范本。”
农业体验:有机农场的田园牧歌
从传统农场到有机农业标杆,启隆乡将“泥土气息”转化为文旅吸引力。嘉仕有机农业基地占地3000亩,80余种有机蔬果直供上海盒马鲜生,G20峰会的特供履历印证其品质。游客可参与采摘、品尝鲜榨果蔬汁,感受“从田间到舌尖”的零距离信任。
农道有机公园则以“田园生活综合体”为理念,打造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森林魔法学院里,孩子们辨识作物;阡陌桑菊园中,家庭协作采摘;20㎡的共享菜园满足都市人的“种田梦”——正如上海退休教师杨柳所言:“自己种菜的生活,我在上海想了一辈子。”[[38] 这些农场不仅提供健康食材,更成为都市人群疗愈心灵的“第三空间”。
休闲项目:多元业态的活力绿洲
梦幻长岛景区是启隆文旅的地标。这片900亩的4A级景区内,骑士公园汇聚汗血宝马,全球排名前十的“阿克巴”吸引马术爱好者;四季花海随季节更迭色彩,萌宠乐园与无动力儿童设施释放亲子活力。景区融合欧洲风情街、游艇俱乐部等元素,被游客称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康养产业同样独具特色。玲珑源生态度假村以江南园林为基底,提供有机餐食与中医理疗,成为花博会指定接待点;大爱城的农道公园则探索“田园康养”模式,老年大学课程涵盖园艺疗愈、太极养生,让银发族在耕作中重拾生活热情[[38]。启隆的休闲版图,正从观光向“深度生活体验”拓展。
文化印记:垦荒岁月的时光长廊
启隆乡的记忆始于围垦传奇。镇史馆陈列着1978年《新华日报》头版——当年农技员在盐碱地培育出“启东银花”,见证“种青促淤、围垦造田”的农场史诗。橱窗内知青捐赠的日记本泛黄斑驳:“蚊虫奇多,被‘荡狗’咬一口肿一个月……但麦浪翻滚时,一切艰辛都值得。”
百年宅院群是另一处历史注脚。青苔爬满斑驳砖墙,天井留存石磨与轱辘井,村民会指着梁上雕花讲述家族迁徙故事。这些建筑经修缮后化身文化窗口,部分改造成民宿与手工艺坊,让游客在有机下午茶中聆听江岛百年沧桑。
交通网络:跨江联动的便捷纽带
启隆的“孤岛困境”正被立体交通破解。陆路依托崇启大桥(G40沪陕高速),1.5小时直达上海市中心;规划中的北沿江高铁穿境而过,未来启东市区至启隆仅需20分钟。水路保留崇海汽渡航线,虽受潮汐影响需“U形迂回”,但江风斜阳的航程别具诗意[[38]。
岛内接驳持续优化。“南隆专线”公交串联兴隆沙与崇明南门,毗邻党建机制更打通跨省医疗——启隆居民持启东医保卡可直接结算上海崇明中心医院费用。生态慢行系统建设中的骑行绿道,未来将衔接环岛马拉松赛道,让运动爱好者畅行无阻。
生态价值转化的启隆范式
启隆乡的蜕变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从非单选题。通过淘汰工业、深耕“生态+”模式,这片江心绿洲以有机农业为基底、休闲旅游为引擎、垦荒文化为灵魂,探索出一条“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随着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星空绿岛”品牌有望联动崇明生态岛,共同打造国际湿地旅游目的地。
启隆的启示更为深远: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的协同,更是生态共治、文化共融、民生共享的深度实践。当游客在农庄采摘果蔬、在栈桥静观飞鸟、在老宅触摸历史,他们消费的不只是服务,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解”的生活方式——而这,或许是现代文明最稀缺的宝藏。
> 旅行贴士
> - 住宿推荐:玲珑源康养别墅、大爱城田园民宿、知青主题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