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62022浏览59435877本站已运行103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装备技术中心推动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工作纪实

在数字技术重塑教育形态的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装备技术中心作为自治区教育厅直属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始终以“技术赋能教育”为使命,构建起覆盖实验室建设、数字校园、安全管理、产教融合等多维度的服务体系。该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智能化升级和国际化协同,不仅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更成为连接教育现代化与区域发展需求的重要纽带,其创新实践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作为教育技术装备的核心领域,实验室建设始终是中心工作的重点。根据《广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装备配备标准》,中心系统制定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实验室的装备标准,涵盖仪器设备的选型、配置比例及安全管理规范。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竞争性磋商完成的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达9项,涉及金额超3000万元,其中虚拟仿真实验设备的采购比例同比提升45%,标志着实验教学正从传统操作向虚实融合转型。

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方面,中心主导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已完成全区87%学校的系统部署,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率91.2%。通过与中国电信合作的云平台,柳州鹿寨小学等试点单位成功开展跨校图书共享,单册图书年均流通次数从1.3次提升至4.7次,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资源匮乏问题。2023年开展的“读书活动平台服务”项目,累计接入电子图书资源230万册,形成“线上借阅+线下活动”的立体服务模式。

数字校园生态系统

围绕《广西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南》,中心构建了“云-网-端”三级架构的教育数字化基座。截至2025年,全区建成5G校园网络覆盖率达68%,物联网设备接入量突破120万台,南宁市青秀区试点学校已实现能耗管理、安防监控等12类场景的智能物联。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桂教通”平台开发的低代码应用市场,教师自主创建教学类应用达1.2万个,其中柳州铁一中学开发的“AI作业批改系统”已推广至43所学校。

在教学模式创新层面,中心推动的“三个课堂”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分析2024年全区教学数据,专递课堂使农村教学点课程开齐率提升至98%,名校网络课堂促成跨区域教研活动1.7万次。在百色革命老区,田东中学运用VR技术开展的历史情境教学,使学生知识点留存率提高39%,该案例入选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

产教协同创新机制

在职业教育装备领域,中心创新提出“装备随产业走”的战略。2025年启动的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项目中,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印尼高校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引入智能诊断平台、AR拆装教学系统等先进装备,实现课程标准与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工厂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该项目培养的80名印尼学生中,92%进入雅万高铁等中资项目就业,形成“装备输出-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的闭环。

校企合作模式持续深化,中心牵头建立的产教融合数据库已收录企业技术需求2.3万条。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该平台,与柳工集团联合开发了工业机器人运维仿真系统,将企业真实故障数据转化为教学案例,使实训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2024年开展的“千企进校园”活动中,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超5000万元,其中数字孪生技术相关装备占比达37%。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面对教育网络安全新挑战,中心构建了“监测-预警-处置”三级防御体系。广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成功阻断网络攻击12.7万次,其中针对在线教育平台的DDoS攻击同比下降63%。通过部署AI行为分析系统,南宁三中实现的校园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达91%,较传统安防系统效率提升4倍。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中心开发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已覆盖全区89%中学。系统集成RFID追踪、智能柜体控制等技术,实现从采购审批、储存使用到废弃物处置的全程可视化监管。2024年开展的专项检查显示,实验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58%,桂林市十八中建立的“双人双锁+生物识别”管理模式成为全区标杆。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发展,广西教育装备技术中心需在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一是构建东盟教育装备标准互认体系,推动中国技术装备在RCEP框架下的输出;二是深化AI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开发具备自适应能力的智能教学装备;三是建立全学段装备使用效能评估模型,实现从“重配置”向“重效益”的战略转变。唯有如此,方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持续贡献广西智慧,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书写新篇章。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空间几何夹角计算公式百科详解及实际应用场景分析
下一篇: 精工手表档次定位解析 探讨其在腕表市场中的品牌层级与消费群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