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会议”这一表述可能存在用词偏差,结合要求来看,“十八届”通常指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2012—2017年)召开的系列全体会议,而非“十八界”。以下是相关解读:
? 1. “十八届”的含义
“十八届” 指由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2012年11月选举产生),任期至2017年十九大召开。
“会议” 主要指该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全体会议(即“X中全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共召开七次全体会议:
一中全会(2012年11月15日):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二中全会(2013年2月):审议国家机构领导人建议名单。
三中全会(2013年11月):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
四至七中全会:后续会议分别聚焦法治建设、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议题。
2. 重要会议内容
十八届一中全会:
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李克强、张德江等7人为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任书记,确立了新一届领导核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核心改革会议):
主题:全面深化改革,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15大领域。
突破性决策:
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现中央深改委)统筹改革。
推动司法独立、户籍改革、生态保护等民生议题。
3. 与“十八大”的区别
十八大(2012年11月8–14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
十八届会议:指中央委员会在其任期内召开的全体会议,执行党代会决策,制定具体政策。
? 4. 可能的误解
用户或将“届”误写为“界”。在政治语境中:
“届” 指中央委员会的任期(如十八届、十九届)。
“界” 在要求中多为其他领域术语(如佛教“十八界”指感官与认知的18种元素),或误写。
总结
“十八届会议”实际指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全体会议(2012–2017年),其中三中全会因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最具历史意义。若需了解具体会议内容(如一中全会人事安排、三中全会改革细节),可进一步说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