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62022浏览59435929本站已运行10313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揭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真谛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Learn to be an Excellent Teacher; Act as an Exemplary Person)。以下是对校训的详细说明:

1. 校训内容与来源

  • 文字表述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由北师大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教授于1996年提出,后经学校校务会议正式确立为校训,并镌刻于校园南门的校训碑上。

  • 含义解析
  • 学为人师:强调学识应达到可为人师表的水平,不仅指专业能力,更包含终身学习、引领知识创新的责任。
  • 行为世范:要求品德与行动成为社会典范,体现教师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的传统。
  • 2. 校训的思想根基

  • 源于传统教育精神
  • 校训继承了中国古代对教师“经为人师,行为士则”的定位(如东汉伏湛、宋代胡瑗的典故),并创新性调整了“学”与“行”的次序,突出现代师范教育中学术与德行并重的理念。

  • 与北师大历史呼应
  • 北师大前身为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校训中的“师范”二字直接呼应其“为中国师范教育立标准”的初心。

    3. 校训的实践与影响

  • 校园文化载体
  • 北师大通过“感动师大”人物评选、校训主题社会实践、校史教育等活动,将校训融入师生日常,强化其作为价值观标杆的作用。

  • 社会认可与国家背书
  •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北师大时特别引用此校训,肯定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意义。2022年建校120周年之际,校训仍作为核心精神写入纪念邮票主题。

    总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凝练了北师大作为中国教师教育领军者的使命,更成为全社会对师范精神的共同期待。其简洁八字,承载了从孔子“万世师表”到当代“四有好老师”的师德传承,既是北师大的身份标识,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经典符号。

    > 启功先生对此的诠释是:“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这或许是师范教育最诗意的定义。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ABS尼龙材质解析:特性优势与应用领域全视角解读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抽烟处罚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